数字示波器是电子工程师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试测量仪器,从检测系统的角度来看,数字示波器系统包括主机和探头两主要组成部分,示波器探头与主机的关系就好比汽车与轮子,汽车车身通过轮子才能接触到地面,才能发挥行驶的功能,示波器主机也是通过探头才能接触到信号,才能执行信号采集与测试的功能。缺少轮子的汽车就是一堆废铁,没有探头的示波器也只能是个摆设。示波器探头不单单是把测试信号送进示波器输入端的一根导线,而且是仪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特性和应用场合的不同,探头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号,以适应任何不同信号测试的需要。其中一类称为有源探头,其内部包含有源电子元件(主要是晶体管)能够给大家提供信号放大能力,不含有源器件的探头称为无源探头,其中只包含无源器件如电阻电容等。这类探头通常只能对信号进行衰减。我们大家可以继续将有源和无源探头分成更专门的类别型号,我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介绍每种探头的工作原理、应用场合和使用注意事项。
工程师赋予示波器探头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确保只有希望观测的信号才能通过它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如果我们仅使用一根导线来代替探头,那它的作用就好象是一根天线,可以从无线广播,移动电线Hz的电源的交流声甚至当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那里接收到很多不希望的干扰信号,这些噪声甚至还能反向注入到被测电路中使信号发生畸变,所以我们第一步需要的是可提供屏蔽功能的电缆,良好设计的示波器探头的屏蔽电缆通过探头尖端的接地线和被测电路连接,来保证了很好的噪声抑制性能。
大家都了解示波器通道带宽的定义,输入正弦波信号幅度被降低到-3dB(0.707倍)时对应的频率即对应示波器模拟带宽这个指标,决定这个指标的是前端放大器件的性能。同样探头也具有有限的模拟带宽。如果把示波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其总体带宽由主机带宽和探头带宽共同决定,更专业的数学公式表明了这种关联性:
以上公式中,Tr(display)表示实际测量到的信号上升时间,等于示波器上升时间、探头上升时间和源信号上升时间的正交和。而系统的上升时间与带宽的乘积为一常数,对系统函数为1阶的模型而言,该常数经验值为0.35,对于更高阶的模型该常数介于0.35 ~ 0.5之间。我们大家可以推导出这四者带宽之间的关系。从以上公式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果个人会使用一台100MHz的示波器和一个100MHz的探头,那么它们组成的系统带宽就小于100MHz,内在的因素是因为探头的电容和示波器的输入电容相加,更大的电容导致更小的系统带宽,加大了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信号的上升时间tr。
如果示波器和探头各自均为100MHz带宽,其上升时间均为tr=3.5ns。则有效系统上升时间就由下式给出:
从上述的计算能够准确的看出,探头带宽比示波器主机带宽越高,总系统带宽就越接近主机带宽,所以力科公司推荐用户应配备尽可能高带宽探头,以提升整个检测系统带宽。
当我们进行信号测量时,我们常常以为测得的电压和电路中未连入示波器时是完全一样的,实际则不然。打个比方,我们用温度计去度量火焰的温度,温度计未靠近时火焰温度50摄氏度,靠近后温度计要从火焰中汲取热量,自身温度上升而火焰温度降低为49度,温度计反映出来的温度值就为49度,很明显有1度的测量误差,这个误差正是因为引入测量系统后带来的。
实际上,每个示波器探头都有其输入阻抗,这个阻抗是特性阻抗,不仅是因为电阻造成的,还包含了电容和电感等因素。由于探头引入的额外负载,所以探头接入被测电路后,会从信号中汲取能量,实际上就会影响被测电路,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电路本来是正常工作的,引入示波器探头后却不正常了,工程师就容易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因此我们分析测量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探头的负载特性及测试电路的阻抗匹配性。
有些示波器探头里没有串联的电阻,这类探头主要就由一段电缆和一个测试头构成,因此,在其有用带宽之内,探头对信号没有衰减作用。这类探头称为1:1或X1探头。由于这类探头在测试点处将其自身的电容(包括电缆的电容)与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连在了一起,所以这种探头具有负载效应。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