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自2017年开始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区域赛)以来,宁波创新创业参赛企业和项目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挖掘和培育了一批优秀团队和创业项目,持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1年底,累计吸引3329个项目参加,涉及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电子信息、工业设计、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应用、物联网、绿色节能、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2019年有6个项目入围全国200强,其中芯速联光电科技“100G400G AWG芯片及光引擎”获得创客组全国一等奖。2020年有4个项目入围全国200强,其中“基于新材料散热”项目闯进创客组全国前三强。2021年有16个项目入围全国500强,其中企业组项目“光电耦合器”和创客组项目“下一代超高速硅光集成芯片”分别获得企业组和创客组全国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不断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成本大幅降低,创新创业群体逐渐扩大,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企业和项目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宁波共有605个有效项目报名参赛,2020年达到947个,2021年达到1118个。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扶持、市场前景,宁波积极引导、深入动员、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创新创业大赛辐射范围,吸引集聚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市外创业企业和创客团队参赛。2021年报名参与大赛的1118个项目中,有652家企业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异地企业参赛比例达到58.3%。
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主要围绕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掘和培育“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重点聚焦数字经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材料等行业,催生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以2021年为例,参赛项目中数字经济占比37%,先进制造业占比16%,新材料占比10%,绿色低碳占比8.5%,生物医药占比8%,比重分别较上年提升1至5个百分点不等。其中,在数字经济领域,电子信息(68项)、人工智能(63项)、大数据(59项)是分布最集中的三大行业,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项目也较上年有明显增长。
进入复赛的企业(项目)行业领域在整体方向相对聚焦。2020年复赛设置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行业;2021年复赛设置智能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绿色低碳6大行业。以2021年为例,智能制造领域总体参赛项目基数较大,进入复赛的项目最多,占比28.6%;数字经济领域参赛项目基数最大,但进入复赛的项目数少于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且最后仅1家进入决赛,相对而言质量一般;尽管集成电路领域进入复赛的项目较少,但最终进入决赛的晋级率高达57.1%,并且最终在“创客中国”总决赛中分别获得企业组全国一等奖和创客组全国一等奖的项目均属于集成电路,项目质量优异(见表1)。
近三年参赛企业2020年产值较2019年相比均有所上升。2019年参赛的605个企业(项目)2019年平均产值841.3万元,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1178.5万元;2020年平均产值1044.5万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1457.2万元,同比增长23.6%。2020年参赛的947个企业(项目)2019年平均产值570.2万元,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617.5万元;2020年平均产值781.4万元,同比增长37.0%,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816.7万元,同比增长32.4%。2021年参赛的1118个企业(项目)2019年平均产值478.5万元,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852.3万元;2020年平均产值7344.4万元,较上年增长14.4倍,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1.34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倍(见表2)。近三年参赛企业(项目)2020年平均产值3963.7万元,其中企业组平均产值5138.2万元。
智能制造领域项目2020年产值达785.2亿元,占所有项目的82%。尽管数字经济领域(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参赛项目在数量上占据首位,但产值远远不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项目,总体产值仅占6.3%。
近三年参赛企业(项目)负责人学历八成在本科及以上,近三成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累计拥有近6000名硕士及以上核心成员。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本科,占比约50%。尽管2021年硕士及以上学历负责人较2020年在人数上有所减少,但其中博士人数是2019年的2倍,更有院士及博士后负责人。进入复赛项目的负责人大多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以2021年为例,进入复赛项目的负责人中,有44%拥有博士学历,29%拥有硕士学历,还有1名博士后及1名院士。
从优秀项目来看,项目负责人均有在大型企业多年的工作经历。以2021年获奖项目为例,创客组“下一代超高速硅光集成芯片”项目团队在海内外知名机构具备十年以上的产品研究、开发经验,团队的3位核心技术人员都是海外博士毕业,曾在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先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做研究。企业组群芯微电子的团队成员来自于国内外大型半导体公司,有着近三十年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应用的经验。
参赛企业(项目)主要依靠自身研发能力,近三年参赛项目2020年研发投入总计达26.6亿,创客组平均研发投入占比接近20%;产学研或高校合作的项目较少,2021年项目中仅占12.4%,前两年占比不足一成。
近三年参赛企业(项目)中有研发投入的项目有2048家,平均每家企业研发投入为129.7万元。从参赛领域来看,数字经济领域参赛项目总体研发投入最高,达8.86亿元,有研发投入的643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137.7万元,其中5G技术及应用行业项目的研发投入强度最大,单项目研发投入高达753.9万元,远超其它领域。除数字经济外,智能制造领域项目研发投入5.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140.1万元;新材料领域项目研发投入3.4亿元,平均研发投入155.5万元;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研发投入1.3亿元,但平均研发投入有205.9万元,单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大。(见表3)
总的来看,自2018年实施“科技创新2025”以来,宁波市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状况整体表现良好。近三年参赛的2670家企业(项目)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150项、实用新型5788项、外观设计1589项、软件著作权4074项。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知识产权申请量较上年下降30.7%,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受理数及外观专利较上年下降明显。2021年,知识产权受理、授权情况迅速恢复疫情前趋势继续向好发展,较上年增长21.9%。(见表4)
具体分析来看,近三年超过一半的企业(项目)目前没有申请专利,拥有专利的项目平均拥有专利约15件,最多拥有专利439件。其中,平均每个项目授权及受理的发明专利约4件、实用新型专利约7件,软件著作权约3件、外观专利约1件。在拥有专利的参赛项目中,属于智能制造的项目239家、新材料的项目147家、电子信息的项目77家。尽管5G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知识产权数量不多,但拥有知识产权的单项目平均知识产权数达到43件,为各领域最高,其次是工业互联网(27件)和物联网(22件)、消费品设计(22件)。(见表5)
近三年参赛项目总体直接融资约35亿,间接融资约3亿,企业组有一定的商业能力,融资方面的情况略好于创客组,但大多数团队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是最大的痛点(融资情况见表6)。2021年企业组中仅有142家企业有过融资经历,占比23.05%,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不少创客项目技术研发已完成,但目前还没有资金和市场资源,需要项目启动资金。部分企业还需要土地及场地,更需要招聘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
通过对近三年宁波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项目)情况的分析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宁波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且在集成电路、光学电子、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细分领域很大可能出现亮点,成为宁波新兴产业增长爆点。
近年来,宁波全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参赛项目在所有参赛项目中占比约30%,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71.3%和47.4%,但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能级有待提升,未来宁波市区块链产业先导区等建设有望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给宁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宁波作为制造强国计划全国试点城市,制造业产业基础扎实,有着强大的制造业配套能力,尤其在关键零部件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尽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的项目数2020年的增速仅为6.7%,较上一年的增速66.3%明显下降,但数量上仍占据绝对优势。
新材料是宁波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依托甬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辐射作用,拥有一批优秀的新材料企业和技术领先项目,参赛项目中,新材料领域数量位居第三,并且逐年增长。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高端产业之一,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北仑“芯港小镇”、鄞州“微电子创新产业园”、集成电路“湾区基地”等的规划建设,都不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2019年创客组全国一等奖项目芯速联光电科技“100G400G AWG芯片及光引擎”、2021年企业组全国一等奖项目“光电耦合器”、2021年创客组全国一等奖项目“下一代超高速硅光集成芯片”均属于集成电路领域,展现了宁波市集成电路行业最新颖、最具活力的前沿技术水平和突破,呈现了宁波集成电路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时,参赛项目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优异表现以及政府对创业创新的大力支持也有助于创业团队选择落地宁波,“下一代超高速硅光集成芯片”项目,便是在芯速联的推荐下来到宁波。
生物医药一向是宁波的短板,近年来宁波连续出台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文件,并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在美诺华、海尔施、美康生物等企业的基础上,引进或培育康龙化成、默沙东、强生、天益医疗等知名企业,产业能级迅速提升,2021年参赛项目数占比已提升至8%,未来大企业的辐射效应有望帮助更多创业者在生物医药赛道创新创业。
部分新兴起的产业如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和航空航天等,目前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行业内项目的参赛能力不强,参赛项目数量较少,但作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兴产业相辅相成,并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群芯微电子专注于光耦和光传感产品的研发,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光耦的工作频率,满足工业互联网高速传输、直流电机驱动以及各类逆变器的需要;芯速联从事的项目,是AWG(阵列波导光栅)芯片以及基于平面光波导技术的100G/400G光引擎的开发与产业化,将大幅提升5G和大型数据中心的信息传输效率;“下一代超高速硅光集成芯片”项目产品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核心芯片,能够实现数据中心的高速度、低成本信息传输;这些集成电路项目不仅补齐了宁波集成电路在光通信领域的短板,未来也将在与宁波本土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设计软件服务商的合作同成长。5G工业互联网是5G时代最至关重要的应用,有了强大5G网络的加持,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就有了提速的“高速公路”。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雅戈尔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一系列数字化“新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小单快反的新型生产模式。5G应用下,支持数据信息高频高速传输需要绝缘性能特别好的材料,LCP(液晶聚合物)就是具备这种性能的最佳材料,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有的研发、生产LCP聚合和改性材料、LCP纤维和LCP薄膜的新材料企业。除此之外,无线耳机模组、光导电缆、SIM卡座、纽扣电池底座、电池触片、蜂鸣器,甚至防弹衣、医疗器械夹具等等产品都要用到LCP材料,聚嘉LCP工厂的不断扩产为5G、新能源车等多个行业注入宁波新材料的力量。
“专精特新”和“链式”发展成为宁波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对于“专精特新”的不断重视使得企业专注于更为细致划分领域发展和关键“卡脖子”环节的重点突破。迪泰(浙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旨在围绕渔船捕捞作业通过海上卫星通信数据,提供上网、语音、视频等服务。宁波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水空一体化”动态监测管理系统融合无人机、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弥补了当前国内水质检测技术的短板。浙江智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基于区块链和信创硬件的无纸化智慧会议系统等。同时,宁波新兴起的产业结构分布不断完善,体现“强链补链”的特征。以新材料领域为例,此前宁波涌现的企业多以制造商为主,而2021年出现了以唯象材料为代表的相关服务商。生命科学领域一直是宁波亟需提升的短板,2021年参赛的宁波甬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单细胞质谱仪开创者,解决了行业核心“卡脖子”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宁波新兴起的产业将进一步聚焦“专精特新”,深入推进“链式”发展。
产品咨询